守护生命 远离溺水之殇—兴华路街道防溺水安全教育
为了确保孩子的平安,这份防溺水安全知识请一定要牢记。
一、认识溺水 “黑陷阱”— 危险隐匿于平静
1.看似平静的江河湖泊,水下可能存在复杂的水流,如漩涡、暗流,即使水性良好也可能被卷入。
2.池塘、水库等水域,由于深度不一,且底部情况不明,可能有淤泥、尖锐物体,极易导致意外发生。
3.城市中的景观河、喷泉池,看似水量不大,但因周边环境复杂,小孩嬉戏时易失足落水。
4.废弃的矿坑积水形成的水塘,周边往往缺乏防护设施,是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区域。
5.农村的灌溉水渠,水流速度有时较快,加上周边植被遮挡,不易察觉危险。
二、掌握预防 “金钥匙”— 谨慎开启安全门
1.家长务必做到 “四知道”:知道孩子去向,知道孩子活动内容,知道孩子和谁在一起,知道孩子何时回家。
2.孩子要做到 “六不准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3.配备质量合格的游泳圈、浮板等救生设备,但不能将其作为可靠的安全保障,时刻监管才是关键。
4.游泳时,要选择有安全保障、配备救生员的正规游泳场所,切勿前往危险的野泳区域。
5.了解自身身体状况,有心脏病、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,游泳需格外谨慎。
6.不在水域周边奔跑、追逐,防止滑倒跌入水中。
三、学会应急 “救生圈”— 冷静应对化危机
1.一旦发现有人溺水,立即大声呼救,寻求成年人帮助,切勿盲目下水施救。
2.若身边有救生圈、竹竿、绳子等物品,可抛给溺水者,让其抓住,再将其拉至岸边。但要确保自身安全,避免被溺水者拖入水中。
3.若会游泳且有能力施救,接近溺水者时,要从背后或侧面靠近,防止被其抱住。将溺水者救上岸后,立即清除口鼻堵塞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4.进行心肺复苏:让溺水者仰卧,按压其两乳头连线中点,每分钟 100 - 120 次,按压深度约 5 - 6 厘米,同时进行人工呼吸,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,交替进行,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来。
5.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,要尽早脱下,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,产生低温伤害。
注意:特别提示
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,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。即使采取智慧救援,也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。
家校合作 “防护网”— 携手编织安全网
一、学校教育:
1.安全教育课:定期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,通过生动的案例、视频等形式,向学生传授防溺水知识和技能,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害。
2.安全演练:组织模拟溺水场景,让学生亲身体验溺水的危险和自救方法,提高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。
3. 宣传警示:在校内设置防溺水宣传展板、张贴宣传标语,利用校园广播、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防溺水知识,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。
二、 家长监管:
1、履行监护责任:家长要切实担负起对孩子的监护责任,特别是在放学后、周末、节假日等时段,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行踪,做到“四知道”:知去向、知同伴、知内容、知归时。
2、 安全教育:经常对孩子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,告诫孩子不要到危险水域游泳、戏水,让孩子牢记防溺水“六不”原则。
3、陪伴游泳:如果带孩子游泳,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游泳场所,并全程陪伴在孩子身边,不能分心。
生命无价,一次溺水,一场悲剧。让我们共同携手,斩断溺水危险的 “黑手”,共同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。
防溺水口诀
私自下水很危险,游泳要有大人陪
同伴落水我不怕,立即报警打电话
搭救伙伴靠智慧,自身安全莫忘了
预防溺水要牢记,生命安全最重要